刑事诉讼二审审理结果:维持原判,直接改判,发回重审

2016年1月19日

一、维持原判

1、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

二、直接改判

1、应当改判

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或者是量刑不当的。

2、可以改判

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在查清事实之后改判。

三、发回重审

1、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

原审法院对按这一规定发回重新审判的案件作出判决后,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检察院提出抗诉的,第二审法院应当作出判决或者裁定,不得再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

第二审法院发现原审法院在重新审判过程中,有刑诉法第227条规定的情形之一(违反法室程序),或者违反第228条规定的(即未另行组成合议庭,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新审判。

2、二审法院发现一审法院的审理有下列违反法定诉讼程序的情形之一的,应当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

违反刑事诉讼法有关公开审判的规定的;

违反回避制度的;

剥夺或者限制了当事人的法定诉讼权利,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审判组织的的组成不合法的;

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

死刑案件、共同犯罪案件、自诉案件的二审

2016年1月19日

一、死刑案件的二审

1、检察院办理死刑上诉、抗诉案件,应当进行下列工作:

讯问原审被告人,听取原审被告人的上诉理由或者辩解。

必要时听取辩护人的意见。

复核主要证据,必要时询问证人。

必要时补充收集证据。

对鉴定意见有疑问的,可以重新鉴定或者补充鉴定

根据案件情况,可以听取被害人的意见。

二、共同犯罪案件的二审

1、对同案审理案件中未上诉的被告人,未被申请出庭或者法院认为没有必要到庭的,可以不再传唤到庭。

2、同案审理的案件,未提出上诉、检察院也未对其判决提出抗诉的被告人要求出庭的,应当准许。

出庭的被告人可以参与法庭调查和辩论。

3、共同犯罪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自诉人只对部分被告人的判决提出上诉,或者检察院只对部分被告人的判决提出抗诉的,其他同案被告人也可以委托辩护人辩护。

三、自诉案件的二审

1、二审的反诉

二审反诉的,法院应当告知其另行起诉。

2、二审的调解、和解

对第二审自诉案件,必要时可以调解,当事人也可以自行和解。

调解结案的,应当制作调解书,第一审判决、裁定视为自动撤销;

当事人自行和解的,应当裁定准许撤回自诉,并撤销第一审判决、裁定

四、附带民事诉讼的二审

1、两个诉讼、全面审查。

2、处理刑事不以民事为基础,但处理民事必须以刑事为基础。

3、刑、民都上诉

刑事未生效、民事未生效;按二审程序一并改判。

4、只针对刑事上诉、抗诉

刑事未生效、民事生效;民事错误:民事按审判监督程序再审,刑事按二审程序。

5、只针对民事上诉

刑事生效、民事未生效;刑事错误:对刑事按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并将民事部分与刑事部分一并审理。

刑事案件二审程序,刑事二审开庭程序

2016年1月19日

一、刑事案件二审程序

1、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

检察院抗诉的案件;

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第一审认定的事实、证据提出异议,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上诉案件;

被告人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上诉案件;

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被告人没有上诉,同案的其他被告人上诉的案件

其他应当开庭审理的案件。

2、可以不开庭审理的案件

对上诉、抗诉案件第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判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具有刑诉法第227条规定的违反法定诉讼程序情形,需要发回重新审判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3、不开庭审理的方式

第二审法院决定不开庭审理的,应当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合议庭全体成员应当阅卷,必要时应当提交书面阅卷意见。

4、地点

案件发生地、原审、二审。

5、检察院派员出庭

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或者第二审法院开庭审理的公诉案件,同级检察院都应当派员出席法庭。

抗诉案件,检察院接到开庭通知后不派员出庭,且未说明理由的,法院可以裁定按检察院撤回抗诉处理,并通知第一审人民法院和当事人。

6、对新证据的处理

第二审期间,检察院或者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提交新证据的,法院应当及时通知对方查阅、摘抄或者复制。

7、审理程序

开庭审理上诉、抗诉案件,可以重点围绕对第一审判决、裁定有争议的问题或者有疑问的部分进行。根据案件情况可以按照下列方式审理:

宣读第一审判决书,可以只宣读案由、主要事实、证据名称、判决主文等;

法庭调查应当重点围绕对第一审判决提出异议的事实、证据以及提交的新证据等进行;对没有异议的事实、证据和情节,可以直接确认;

对同案审理案件中未上诉的被告人,未被审请出庭或者法院认为没有必要到庭的,可以不再传唤到庭;

被告人犯有数罪的案件,对其中事实清楚且无异议的犯罪,可以不在庭审时审理。

8、宣判

第二审法院可以委托第一审法院宣判,并向当事人送达第二审判决或裁定书

第一审法院应当在代为宣判后5日内将宣判笔录送交第二审法院,并在送达完毕后及时前送达回证送交第二审人民法院。

委托宣判的,第二审法院应当直接向同级检察院送达第二审判决或裁定书。

刑事全面审查原则,上诉不加刑原则

2016年1月19日

一、刑事全面审查原则

1、有无上诉和抗诉

既要审查上诉或者抗诉的部分,又要审查没有上诉或者抗诉的部分。

2、事实、证据和法律

既要审查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是否正确,证据是否确实、充分,又要审查一审判决适用法律有无错误。

3、刑事与附带民事部分

既要审查刑事诉讼部分,又要审查附带民事诉讼部分。

4、实体与程序

既要审查实体问题,又要审查程序问题。

5、共同犯罪问题

共同犯罪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提出上诉,或者自诉人只对部分被告人的判决提出上诉,或者检察院只对部分被告人的判决提出抗诉的,第二审法院应当对全案进行审查,一并处理。

共同犯罪案件,上诉的被告人死亡,其他被告人未上诉的,第二审法院仍应对全案进行审查

经审查,死亡的被告人不构成犯罪的,应当宣告无罪;构成犯罪的,应当终止审理。

对其他同案被告人仍应作出判决、裁定。

二、上诉不加刑原则

1、含义

只有在被告人一方提起上诉的时候,上诉不加刑原则才能使用。

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第二审法院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除有新的犯罪事实,检察院补充起诉的以外,原审法院也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不受上诉不加刑的限制。

既有被告人一方上诉,又有检察院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提出上诉的,同样不受上诉不加刑原则的限制。

上诉不加刑的刑包括三个内容:刑种、刑期、刑罚的执行方法。

对被告人实行数罪并罚的,不得加重决定执行的刑罚,也不得加重数罪中某罪的刑罚。

对被告人宣告缓刑的,不得撤销缓刑或者延长缓刑考验期。

原判没有宣告禁止令的,不得增加宣告,原判宣告禁止令的,不得增加内容,延长期限。

原判对被告人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没有限制减刑的,不得限制减刑。

原判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只是认定的罪名不当的,可以改变罪名但不得加重刑罚。

2、共同犯罪中的上诉不加刑原则

同案审理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的,既不得加重上诉人的刑罚,也不得加重其他同案被告人的刑罚:一并原则。

检察院只对部分被告人的判决提出抗诉,或者自诉人只对部分被告人的判决提出上诉的,第二审法院不得对其他同案被告人加重刑罚(对于被抗诉的人可以加刑):分离原则。

3、如何加刑

原判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判处的刑罚略轻、应当适用附加刑而没有适用的,不得直接加重刑罚、适用附加刑,也不得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发回第一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必须依法改判的,应当在第二审判决、裁定生效后,依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

上诉和抗诉的区别

2016年1月18日

一、上诉和抗诉的区别

1、上诉主体

独立的上述主体:被告人、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非独立的上诉主体: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

2、抗诉主体

抗诉主体:提起公诉的检察机关。

申请抗诉的主体:公诉案件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申请抗诉权(只能针对判决)。

2、上诉理由

无需理由。

3、抗诉理由

确有错误。

4、上诉形式

书面或口头。

5、抗诉形式

书面。

6、上诉途径

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或者二审法院。

7、抗诉途径

通过原审人民法院。

8、期限

判决:10天;裁定:5天。

附带民事诉讼的计算:一并审理、分开审理的,都按照刑诉计算:10天、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