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盗窃罪的法律规定、刑法关于盗窃罪的规定、最新盗窃罪司法解释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http://www.law-lib.com/law/law_view.asp?id=415164
2、多次盗窃
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
对于“多次”的认定,应当综合考虑犯罪故意的产生、犯罪行为实施的时间、地点等因素,客观分析、认定。
对于行为人基于同一犯意在同一地点对多人、多户实施犯罪的,如在一次犯罪中对一栋居民楼房中的几户居民连续实施入户盗窃的,一般应认定为一次犯罪。
3、入户盗窃
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的,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
入户盗窃不但侵犯了公民的财产权、住宅权,而且极易引发抢劫、杀人、强奸等恶性刑事案件,严重危及公民的人身和生命安全。
正是由于入户盗窃的这一危害性,为了加强对人身、财产权的保护,才有此规定。
4、携带凶器盗窃
携带枪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国家禁止个人携带的器械盗窃,或者为了实施违法犯罪携带其他足以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器械盗窃的,应当认定为携带凶器盗窃。
一类是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如枪支弹药、爆炸物、管制刀具等,这些在办案实践中应当由规定的部门进行鉴定。
另一类是为盗窃而准备的凶器,不属于国家管制的器具,如棍棒等。
若在盗窃中,将携带的凶器向被害人加以显示或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凶器、使用暴力或者暴力相威胁的,则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5、扒窃
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应当认定为扒窃。
刑法修正案(八)明确将扒窃以列举的方式成为盗窃罪的罪状之一,是行为犯,只要实施了扒窃行为,就构成犯罪,不论窃得财物多少。
二、最新盗窃罪立案标准、最新盗窃罪案例分析
1、盗窃罪的立案标准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占有的数额较大的财物,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行为。
公安机关凡接到报警的盗窃案件,不论盗窃财物数额多少,均应受理。
达到当地规定的盗窃犯罪数额标准的,立为刑事案件。
撬门破窗人室盗窃的,扒窃的,使用刀刃等工具或携带凶器盗窃的,不论盗窃财物数额多少,均立为刑事案件。
明显是惯犯作案或一人多次作案的,以及其他虽未达到规定的数额标准但情节或者后果比较严重的,也立为刑事案件。
其余作为治安案件查处,经过工作发现构成刑事案件的,应及时立为刑事案件。
2、盗窃罪案例分析
http://www.110.com/zhuanti/daoqiezuianli/anli/
一、盗窃罪的构成要件、盗窃罪的认定、什么是盗窃罪
1、什么是盗窃罪
盗窃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2、盗窃罪客体要件
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3、盗窃罪主体要件
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构成。
4、盗窃罪主观要件
盗窃罪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5、窃取
指行为人违反被害人的意志,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己或第三者(包括单位)占有。
二、盗窃罪既遂标准、盗窃多少钱构成犯罪
1、扒窃
只要行为人一把被盗财物从原控制人的衣袋或提包中窃取出来,就意味着原控制人对财物的控制丧失,同时行为人获得对所窃财物的控制,为既遂。
如果行为人着手犯罪后没有能达到这种程度,还没有把财物从控制人的衣袋或提包中拿出来就被抓住,则属于未能获得对财物的控制,系未遂。
2、入户盗窃
由于物主对户内财物具有实际的控制权,一般认为只有行为人将所窃财物带出户外才成立既遂。
在财物被带出屋外之前,很难说行为人已经排除了被害人的控制而取得自己对被盗财物的控制。
例外:如货币到手即为既遂;雇用工人因其有权利自由出入主人的房间,趁主人不备窃取财物置于自己支配之下,虽没有将财物带出屋外,也为既遂。
3、店中盗窃
柜台销售的,物主对财物的合法控制范围以柜台为限,只要行为人将财物窃出柜台,即标志着行为人控制了所窃财物而成立既遂。
超市型的商店,顾客可以在超市允许的范围内随便拿取商品,但是这个区域都有一个警戒线,行为人一旦把财物窃出这个警戒线,就可认为行为人已经控制了所窃取的财物,成立既遂,无需带出商店的门口。
4、盗窃多少钱构成犯罪
数额较大:盗窃公私财物价值1000元至3000元以上
数额巨大:盗窃公私财物价值3万元至10万元以上
数额特别巨大:盗窃公私财物价值30万元至50万元以上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
因此全国各地盗窃罪的起刑点是不同的。
一、诽谤罪的举证责任
1、刑事诉讼中证明被告人犯罪的责任在控诉方。
2、诽谤罪构成要件中要求诽谤的内容必须为“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
3、诽谤罪属于自诉案件,《刑事诉讼法》己规定自诉人起诉必须提供有能证明被告人犯罪事实的证据,这一规定已经明确:证明被告人犯罪的责任在自诉人一方,而不是由法院查证。
4、自诉人举证的范围包括:诽谤罪成立的构成要件事实的举证。
5、如果自诉人举证确有困难的,可以向法院申请由法院调取证据。
二、诽谤罪证据、诽谤罪如何取证
1、犯罪嫌疑人自己的供述、被害人的陈述、在场人的证言。
2、犯罪嫌疑人散布虚假事实的相关物证书证、证明犯罪嫌疑人散布捏造事实的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
3、诽谤是否构成诽谤罪的界限
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而违反治安行政法规的诽谤行为,必须局限于尚不够刑事处罚的。
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
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谤罪。
名誉侵权行为,即使所述的内容是真实的,但只要是法律禁止公开宣扬的,公开了将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也可以构成名誉侵权。
一、诽谤罪赔偿、恶意诽谤罪
1、诽谤罪的赔偿多少钱?
http://www.lawtime.cn/ask/question_29022.html
2、诽谤罪赔偿标准是什么?
http://www.66law.cn/question/2633790.aspx
二、诽谤罪情节严重
1、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诽谤罪。
2、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3、情节严重,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三、诽谤罪如何起诉
1、诽谤罪如何起诉?
http://www.64365.com/ask/932360.aspx
一、网络诽谤罪立案标准、网络诽谤罪的构成要件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
二、不构成诽谤罪的情况
1、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给他人名誉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定为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不构成诽谤罪。
2、法人、团体、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
3、即使善意的检举、揭发、批评中有不实成分的,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
三、网络诽谤罪案例、网络诽谤罪司法解释
1、网络诽谤罪案例
http://www.66law.cn/goodcase/21231.aspx
http://www.110.com/falv/xingfa/zuimingjiedu/fbz/2010/0714/99351.html
2、网络诽谤罪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http://www.chinacourt.org/law/detail/2013/09/id/146710.shtml